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时代变局:5000所幼儿园5000所小学消失

2023-07-07 21:15:20 来源:腾讯网 分享到 :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一切,比如非常牢靠的工作、本以为绝对没问题的养老金和医疗福利,都有可能在未来需要迎接锐变。

作者:今纶

先来看一个权威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资料图)

在学前教育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下降1.90%。

在小学阶段教育阶段,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比上年减少5162所,下降3.35%。另有小学教学点7.69万个,比上年减少6690个。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密码和流向已经彻底改变。

01 小学生总人数开始下降

看一则新闻:2023年将是杭州近年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最严峻的一年,人数预计在15万人左右(去年约12.5万人)。今年,青岛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也迎来高峰,共有16.8万名儿童入学,比去年增加了4.3万人。此外,北京、广州、济南、成都、南昌等地也先后发布学位预警。

但是,这种预警肯定延续不了几年。

因为幼儿园招生难已经是普遍现象,只有一些老牌公办幼儿园招生依旧火热。

幼儿园招生难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说一方面5162所小学消失,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小学学位预警,完全不够用?是不是有点矛盾?

当然不是。

这些消失的小学主要位于农村和乡镇,人口加速流入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尤其是“强省会”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

所以,有的地方必须要裁撤小学,有的地方小学学位又不够。

不过,某些城市的小学学位预警只是暂时现象,是“二胎潮”的最后一波冲击,最多再过一两年,即使是大城市也不会再发布学位预警。

刺激性政策产生的脉冲效应终将归于平静。

数据早就泄露了“秘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毕业生1740.61万人,比上年增加22.58万人,增长1.31%。

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总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等到三年之后,今年幼儿园招生难的情况就会传递到小学,我们会看到小学生总数的一个继续下降,至于幅度,你猜?

当然,与此同时,幼儿园招生难也是一个确定的趋势,以后会继续。

也就是说幼儿园和小学会继续减少。

02 未来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大学

人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未来会发生什么?和城市发展、房地产、个人财富都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黑龙江的情况就清楚了,黑龙江已经帮其他兄弟省预演了一把。

如果你是一名黑龙江理科高考考生,今年只需要408分就可以上一本,本科线则只有287分。黑龙江才是高考天堂!

当然,目前并不是全国一张考卷,所以不能简单类比。黑龙江与其他11个省份共用“全国乙卷”,在这11个省份中,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也是相对靠后的,仅仅高于青海、宁夏、新疆。

不高的分数考上了大学照说是好事,但绝大多数黑龙江人恐怕笑不起来。为什么?因为人口下降太快。

哈尔滨五年来小学生数量下降了12.2%,与所在区域人口出生率低、常住人口持续下降等因素有关。2022年年末黑龙江常住总人口3099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732万人。

▲32城小学在校生增幅排名,哈尔滨排在最后一位。图源:第一财经

而这并不是黑龙江一省的趋势,据新京报报道,截至3月22日,已有22省份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情况,其中14省份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也就是说至少有8个省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图源:新京报

人口下降对黑龙江、哈尔滨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于6月16日推送了一条新闻——《61城房价回到1年前,天津、长春和哈尔滨新房二手房全下降》,哈尔滨新建住宅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下降2.9%和5.2%。

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我还要提醒一句:鹤岗就在黑龙江。

房价下降的原因很多,人口只是其中一个,但肯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

很多黑龙江人跑到别的省去工作、生孩子,也是迫于生计。关键是,现在不是黑龙江省一个省是这种情况,这就复杂了。

所以,以后只要某个孩子想上大学就可以上,因为大学学位比学生多,如今200多分在黑龙江可以上本科,以后越来越多的省份会是这样

日本已经率先做到了基本上所有的高中生都可以上大学,不过,进名牌大学依然竞争激烈。

但是,上大学不等于有工作,也不等于就一定会是精英阶层,请谨记,很大程度上,上大学可能就是一种消费和经历。

03 摊大饼阶段彻底结束

未来和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很简单,两个字:收缩。

人口的趋势就不用讲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收缩从现在已经开始了。

初中只减少了391所,那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到初中需要时间,少则五六年,最多八九年。

从历年出生人口变化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数都超过1700万人,尤其是2016年达到1883万人。但进入2018年,二孩效应减弱,当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2020年为1200万人。而2022年只有956万人。

▲图源:中经数据

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50万所,比上年增加441所,这可能是最后一波人口红利了,要珍惜。

收缩的趋势是很明显的,所以你看现在提的是“高质量发展”。

你看连深圳、成都在内的诸多城市的地铁规划都被砍了,原因很多,门槛也确实高,但本质上的问题还是人流量不达标,建地铁的效益一般,所以就直接砍了。

从趋势看,所有做增量,不能带来就业和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都会面临被砍的极大可能性,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债务数据摆在那里。

因此,一个加杠杆、摊大饼的阶段已经彻底结束了。

除了新能源等极少数领域,其他绝大多数领域凡是涉及较大规模工程的事儿就别指望了,相关老板、员工该转型就转型,即使有工程做,恐怕结账也很难,大家都懂的。

说几句房地产吧。

在房地产上过度加杠杆这事儿,我是十分警惕的。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大家降低负债,不要加那么高的杠杆。买不起房的就不买,总比最后走法拍的路要好。

人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飞到天上去,这是常识。违背常识就是害人

房地产未来会如何?一切早已经注定。

而且,我不认为那些已经降低的工资会在最近几年涨回来,这是一个较长的周期底。

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多锻炼身体,降低预期,我看是最好的方法。

04 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人口趋势如此,哪些方向有机会?

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依然有戏,比如医美、短视频、游戏动漫以及宠物方向还是可以适度参与,但政策风险依然存在。

老人越来越多,有资金实力的可以考虑做养老项目,赚富裕老人的钱,没有实力的可以做养老项目的供应商,或者进入养老项目打工。

追求高性价比是风潮,所以你看拼多多的数据飞涨,而京东也在高喊低价下沉。日本在经济衰退期依然走出了几个行业巨头,比如优衣库、养乐多,主打一个便宜且品质不错。

如果要做消费品,只能做刚需,而且一定要追求极致性价比

1992年日本家庭开支见顶后,品类表现也出现分化。必需消费品消费额仍有小幅上升,可选消费则表现较为疲弱。这一点,大家都理解,毕竟没钱的时候,可以不选的就不选了。

食品各细分品类的人均消费额普遍仍处于上升态势,因为人总要吃吃喝喝。

以2021年相比1992年数据,人均消费增幅最大的细分品类为乳制品、预制菜、饮料,表现较好的细分品类为酸奶、奶酪、速冻食品、茶/咖啡/可可。

可选消费中,以下产品、服务还可以,包括:小家电、个护、化妆品、性价比较高的低端家具、服饰、餐饮、短途旅游、住宿特化型酒店、户外远动、健身、游戏、动漫等休闲娱乐。

所以,为什么在国内此前会出现大学生的“特种兵式旅游”,为什么淄博烧烤火爆一时,因为这些都花不了多少钱,道理是一样的。

大家在经济复杂期,都在务实花小钱,安慰自己的灵魂,希望用“小奢侈”“非日常”体验来刺激一下自己。

但我认为中国的情况还真不能和日本简单类比,可能中国需要更下沉,更便宜,更多探索,比如,现在在中国卖茶叶的朋友们都在叫苦。可能,茶叶已经成了“可选消费品”,不是必需消费品。

失业的人多,理论上职业培训产业有赚钱机会,但我问了一个做培训的朋友,他面临甲方没钱的窘迫。

不良资产回收和重组产业应该有机会,因为有些公司出了问题。

中国的新能源车确实站到了风口上,从电池到整车,领先的几个公司会比较好过,腰部和尾部的公司很难受,大部分会消失。

05 在未来需要迎接锐变

说说区域的机会,我个人更看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内地的一些省会城市通过“强省会”政策虹吸区域内县城、地级市,以及周边省份人口的模式已经宣告基本终结。

本质上,它们其实就是想把土地变现。

比如,某中部省会城市为什么去年人口增长九万,但房地产市场疲软?因为有了人不等于有了钱,来的这些人可能没啥钱。

当政策的干预效应减弱之后,各种经济要素就会缓慢而坚定地回到趋势轨道上来:

往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去,往法治水平高的地方去,往产业配套更为齐全的地方去,往高新技术更为发达的地方去,往金融力量更为强大的地方去。

大家不过是想抱团群暖而已,万丈雄心已经放到一边。

这种趋势是难以阻挡的,而且越是接受了丰富信息的个体,或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个体,他们越倾向于在一个沟通成本低、系统效率高的地方工作,至于房价的成本,可以通过住在都市圈周边来消解,何况,房价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消失几千所小学、幼儿园只是一个序章,底层的逻辑和演变更为复杂和残酷

不应再追求数量的扩张,而是执着于质量的提升。

消费降级以及经济复杂化带来的是压力,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行业巨头。

城市分化更为剧烈,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体中的位置发生变化,金融承压。

高科技行业的竞争趋向白热化,同时会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

时代已变,请保持清醒,同时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人才,如此才不会被时代碾压,否则一定会在深夜痛哭流涕。

某些人士今天认为的不会变化的一切:比如非常牢靠的工作、本以为绝对没问题的养老金和医疗福利,都有可能在未来需要迎接锐变。

是的,不是变化,是锐变。

一切趋势都由数据直接标明了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