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屏幕日志“ilog”:是记录生活还是沉迷虚拟?

2023-07-27 19:50:30 来源:知著网 分享到 :

九宫格海边落日照,一家宝藏苍蝇馆的定位,几十秒五月天演唱会视频……


【资料图】

当你在朋友圈看到好友们丰富精彩的现实生活,再望向自己日均十小时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会不会感到一阵酸涩?

(plog博主)

在天空王国的原野上展翅飞翔,给网友们的搞笑评论捧场,在随机歌单里邂逅一段抓耳的旋律……

是否有一些瞬间让你忍不住按下截屏、录屏键,满心欢喜,却苦于无人分享?最后,似乎只有手机相册的备份数据见证了你全心投入的一段段时光。

面对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我们总愿意用vlog、plog等形式进行记录与分享;但面对更为丰富的屏幕世界,我们总斥之以无聊、虚度光阴或信息过载。

我们似乎羞于承认,屏幕生活正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也拒绝接受,屏幕生活可以和现实生活一样精彩、一样值得记录与留藏。

最近,有博主注意到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与屏幕生活时截然不同又自相矛盾的态度,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ilog。

(博主原视频截图)

据博主@于可音介绍,人们可以将ilog扩展为information-log、internet-log、iphone-log、inside-log等形式,与记录现实生活的视频日志vlog、照片日志plog类似,ilog是一种记录人们线上生活的屏幕日志。

也有网友认为,ilog更准确的表述应该为slog,即screenshot-log。目前,网友们发布的ilog以屏幕截图+文字心得为主,也正符合slog的扩展内涵。

(网友分享的ilog)

无论选择哪种表述,ilog的核心理念都已非常清晰:与记录和分享人们的现实生活相比,记录和分享人们的屏幕生活同样重要。

生活日志:屏充还是现充?

如今,人们对vlog和plog早已不再陌生。

用视频记录一段旅行,辅以必要的叙述或出镜表现,vlog可以通过浓缩的精彩瞬间,制造出一段尤为新鲜、浪漫的旅行记忆。

用照片记录一个黄昏,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plog可以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生动的文字,在想象中重现彼情彼景,袒露创作者丰富的内心活动。

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截取的碎片,是记录者生活态度与个人趣味的表达,塑造着人们在社交平台的人格形象,也帮助人们在流水般的生活里标记几处刻度。

(plog作品@一颗杨桃君)

正是依循着这套逻辑,ilog尝试在人们的屏幕生活里定格同样具有意义的瞬间。

近几年来,阅读并分享APP年度报告已经成为某种跨年仪式,通过一串串与自己相关的数字,人们得以回顾屏幕生活里那些特别的时刻:是什么让你在某一天把某首歌循环了45次?又是什么让你在凌晨四点仍活跃于某社交平台?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

人们一边在年度报告里重新认识并解读自己,一边害羞地把它们分享在朋友圈,满怀希望地等待那些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人,或不抱希望地等待某个愿意借此了解自己的人。

一份份年度报告可以看作高度凝练的ilog,虽然并非由用户主动生产,却因契合了人们记录与分享屏幕生活的需求而成为一种流行。

在日常的屏幕生活里,这种需求常常以其他形式外溢,譬如手机相册里数不清又不舍得删除的屏幕截图,又譬如无论看到什么有趣的内容都想@朋友来看看的“互联网巡回犬”们。

(“互联网巡回犬”)

正如博主于可音所说,在街头遇见一位有趣的大爷,或许本不该比在互联网遇见一个幽默的网友更令人感到惊喜;在巷子深处探索到的一间小店,也本不比一间别致的网店更为独特。

传统vlog和plog所承载的功能与价值,在ilog里基本都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但记录对象为屏幕生活而非现实生活这一区别,已足以让人们怀疑ilog的意义。

(博主原视频截图)

人们会说“没有人在乎你的网易云年度报告”,会宣扬对手机相册进行“瘦身”管理,会在选择“分享至…”的几秒内犹豫着关闭分享页面。

人们习惯于批评屏幕生活是虚拟的,对屏幕生活的体验是廉价的,沉迷于其中则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因此,记录与分享屏幕日志的想法总是面临着无聊、无意义的指责。

那么,与虚拟的屏幕生活相比,现实生活又在何种程度上是真实的呢?

追寻真实:谁更胜一筹?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虚拟与现实的分野逐渐模糊,可闻可感等肢体体验也将算不上现实生活的某种特权,人们迫切需要某种解释,来确认自己在两种空间内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

佛教哲学对所谓“真实”尤为看重,并以其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为根本特征。某种程度上而言,人们正是以此区分梦境与现实,梦境生灭于一夜,而现实世界如如不动,人类历史亘古至今,持续向前。

类似的,无论人们在屏幕中的生活如何惊艳,与客观世界相比总是昙花一现,人们总要回到现实生活解决肉身的需求,那些如幻亦如梦的时间因而不具真实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也不过是人类文明汪洋中的一朵浪花,反而是在虚拟的屏幕生活里,获得了某种跨越自然法则的力量。

阅读一条一天前发布的评论,似乎并不比阅读一本上个世纪的文学小说更加真实;在谷歌地图上查看一段千里之外的街景,似乎也不比在游戏地图中飞檐走壁更加新鲜。消弭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屏幕生活表现出更接近永恒的特征。

而所谓的vlog、plog,也不过是把现实生活定格在屏幕世界里,希冀以此使那些短暂的刹那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在这个过程中,vlog和plog也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人们在镜头面前刻意表演某种浪漫,用滤镜和美颜修饰单调与缺陷。记录现实的过程变成构建景观的过程,我们尚未在虚拟中沉沦,就已在现实中迷失。

此时,不惧于暴露在高清镜头下,不烦于筛选、精修不够完美的相片,在被斥为虚拟的屏幕面前,人们反而卸下许多负担,把真实的自我记录并表达于ilog之中。

ilog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与屏幕生活的反思,更让网友感受到一种既脱离于现实生活、又脱离于屏幕生活的惊惧:原来,技术进步的浪潮与社会变革的洪流正从我们周遭穿行而过,驻足的瞬间,也是从温水中短暂抽身的瞬间。

还有网友创造出fakelog这一日志记录形式,将网络上下载的图片配上自己的文字,假装沉浸于享受美食、旅行、阅读等现实体验中,以此表达自己对vlog和plog的怀疑态度,反抗它们对真实自我的入侵与破坏。

ilog的出现证实了这样一种处境:一方面,我们迫切地渴望以各种形式记录生活,记录真实的自我;另一方面,我们在虚拟与现实越发交叠的地带感到一阵焦虑与惊慌,对于生活与自我的定义也逐渐含混不清。

回归意义:不拘于形式

在屏幕生活和现实生活中提炼真实已经变成一项困难的工程。但不必灰心,此时我们能够确定为真实的,还有一颗渴望真实的心。

归根结底,vlog、plog、ilog甚至fakelog,都不过是一种记录瞬间的形式,而被记录的内容才是真正组成我们生命的部分,它们短暂,却足够独一无二,并终将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成永恒。

比以何种形式记录生活更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体验生活。

此时,粗暴地将现实生活定义为“丰富”而将屏幕生活定义为“无聊”是武断的。《无聊的哲学》一书指出,无聊来源于意义的缺失。但意义从来不是从客观世界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人心中建立起来的。

现实生活本没有做出更多有关真实或意义的承诺,我们需要的也并不是这份承诺,而是对真实的体验,对意义的自觉。

从这个角度来看,ilog并不指向某种向屏幕深处逃避的策略,反而是一种对意义的回归。它提醒我们,即便是在屏幕面前,自我仍然是存在的,我们能够感动,能够惊喜,能够沉思。

它旨在唤醒我们对屏幕生活的思考与体验,而非麻木地成为互联网数据的一部分。

因此,不必为屏幕生活里丰富的体验感到惊慌,也不必在渴望分享屏幕生活时感到羞耻。激情截屏,大胆书写,一张张ilog记录的并非虚度光阴的无趣,而是我们真切存在过的证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