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丰竹园小区。武汉市房管局供图
走进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丰竹园小区,4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显得格外大气开阔,七彩塑胶地垫的儿童游乐广场,建有滑梯、摇摇马等游乐器械;绕中心广场外围绿色的环形步道,是跑步、锻炼、散步人群的好去处。
眼前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丰竹园小区建于2000年前,旧改前,“下雨天污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晚上灯光昏暗……”可以说,老旧小区的“老年病”这个小区一样没少。
(资料图)
老旧小区改造,一项关系到居民生活舒适度的“幸福工程”,但在改造之初却是千头万绪,市政基础设施隐患突出、居民诉求多、资金需求大、施工难度高,在具体的实践中有诸多难点亟待破解。武汉市在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不断破题诸多问题,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鼓励群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激活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向老旧小区聚集,实现改造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成片改造 “老旧”改出新天地
闲置房屋改造成了社区食堂;杂乱的公共空间打造了口袋公园,休闲凉亭、健身器材,扩充了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幼儿园、社区卫生防疫站,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生活服务点15分钟步行即可到达……武汉洪山区街道口片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得益于老旧小区的连片改造。
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口袋公园。武汉市房管局供图
“不少老旧小区都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环境差、管理乱。”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介绍,一片土地上聚集着“各自为阵”的几个老旧小区尤为常见。
针对多个老旧小区规模小且相邻相连的情况,武汉市推行连片改造,打破各自“围墙”,畅通道路互通连片,把多个老旧小区“化零为整”进行统一改造和管理,共享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管理资源,实现多方效益最大化。
在洪山区街道口武珞路小区,一处破旧的小广场被改造一新,规整的绿化植被,崭新的休息座椅、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一处集休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慢生活口袋公园。在洪山区街道口的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中,独栋、零星、分散的楼院小区被连成一片,变成社区,成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基本单元。
武昌区铁路大东门小区,通过拆除隔离院落的围墙,破解独立分割的“小”小区,改成场地共享、连片管理、环境更美的“大”小区。既增加停车位、充电桩、便民服务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实现老旧小区改后集中长效管理。
近期召开的武汉市房管系统2023年半年工作推进会介绍,武汉市启动了8个成片改造示范点。汉阳知音东苑是示范项目之一,在成片改造中,小区内一片黄土广场将被改造成一栋五层高的便民服务综合体,不仅能增加432个停车位,还能为片区配套康养、文体、社区服务等,将来这个片区成为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完整社区”。
百步亭社区征求居民意见。武汉市房管局供图
众口难调 居民“共商共建”解难题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对改造满意不满意,最终要居民说了算。”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说道。
汉阳区长航新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楼栋数量大、改造范围广、居民意见多。在汉阳区房管局和洲头街的支持下,建港社区成立工作队,先后举行了10次居民对话会,并挨家挨户走访,收集改造建议和需求。
江汉区安友花园小区为推动改造顺利进行,街道、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小区治理月月谈”活动,商议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并构建以“居民自助物业服务站、咨询调和服务站、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爱心驿站、欢乐空间站”五站为载体的“一部五站”社区治理新格局。
青山区向居民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全方位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热心居民会同业委会、下沉党员、门栋长组建改造居民义务监督队,并组织居民代表参与竣工验收。
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群众说了算。武汉房管部门老旧改造确保小区改造能“改到百姓心坎儿上”。
武昌铁路大东门小区改建后样貌。武汉市房管局供图
激活资源,破解“旧改”资金难题
资金来源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难题。仅靠政府一己之力,无法满足改造的巨大资金需求。 武汉市房管局在探索资金来源问题上,盘活现有资源,统筹各类政府资金和社会力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并鼓励居民直接出资、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破解资金筹集难题,为老旧改造“供血”。
红光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湖北省首批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之一。随着小区环境日渐破旧,人车混流、活动空间狭窄等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江汉区汉兴街道作为实施主体,与愿景集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合作,这也是武汉市首次采用EPCO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回报,街道将小区、社区的闲置空间,如废弃的自行车棚、设备间、配套用房等交由社会资本统一规划、设计、改造和运营,用于小区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和周边十五分钟生活圈的便民配套需求。
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动员居民让渡公共收益、续缴维修资金等方式出资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时积极对接市停车专班、大型国企,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低效用地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地下停车场开发,统筹解决片区停车难题。
为引导专营单位出资参与小区通信设施设备改造,武汉市房管局联合通信管理局、经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老旧小区通信设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设施设备费用按照专营单位承担65%,老旧小区改造专项经费承担35%的比例分摊。洪山区、武昌区首先实践引导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通信设施专营单位出资参与改造,落实专营单位出资 65%,政府出资 35%的共建模式。
据武汉市房管局介绍,为实现惠民生和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可持续发展良性跑道,该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多方共担机制,变政府主导的财政资金“输血式”改造为增强老旧社区自身“造血”能力。
知音东苑中心花园社区立面改造图。武汉市房管局供图
“一证制” 为老旧改造加速
8条街道26个小区,170栋房屋,7422户居民,总建筑面积超90万平方米”,武汉市青山区2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按计划于2023年6月16日领取了“一张施工许可”。
针对老旧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耗时长、手续繁、流程多等痛点堵点,武汉市青山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合并发证+联合监管”的“一证制”审批模式,助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落地。武汉市青山区开创“26个小区一张施工许可、26个小区一次图审”的“一证制”办理模式。
建管并重 培育长效“造血”功能
2021年9月,江汉区唐家墩街道办事处与江汉城资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协议,唐家墩片99个老旧小区纳入武汉市片区联管打包服务的首批试点。
完成硬件改造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长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建管并重”,才能真正惠及民生。武汉市在探索建立改造后续物业管理长效机制,让物业公司、业主自治等管理模式相融共生、多元延伸。
“老旧小区数量多、体量小,不少物业公司都因为单个小区的物业运营成本过高而不了了之。”对于老旧小区的新难点,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说,老旧小区改造后,硬件设施提升了,物业服务却跟不上。面对老旧小区散、小、成片区分布的特点,武汉市房管部门合并管理区域、创新连片物业管理的模式打破了僵局。
“近年来,武汉市各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示范推动、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全市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工作。”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介绍,汉阳区公益性托管模式将服务标准分级分类、服务效果双重考核,推动了物业服务由“有”向“优”转变;江岸区将全区老旧小区划分为6个片区,公开招聘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计划通过三年奖补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收支基本平衡;青山区采取“能进则进”“以整带散”“集合捆绑”等方式,推动9个街道与物业企业签订框架协议;蔡甸区住建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和街道,对辖区内业主自管老旧小区进行年度考核评比,落实奖补措施。
自2019年武汉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1730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2025年前,该市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武汉市房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是该市“城市更新年”,老旧小区改造将与城市更新单元有机结合,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集约整合和优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