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吏,中国词典上说是古代百官的通称,就是说无论职级高低、权力大小都可以叫吏。职级高、权力大的称封疆大吏,反之则叫府县小吏。吏分三六九等,也分雅俗善恶。循吏、傲吏一般指雅善一类——古代诗歌里常见称庄子为“傲吏”,“漆园傲吏”;恶俗一类的名称较多,有酷吏、狡吏、猾吏、诟吏、悍吏、豪吏等等。
描写、批判现实的诗文中,吏多指低职级的小官;如果不是第一人称的自诉辛苦和感同身受的抒情遣闷,一般都是负面的形象。这个情况杜甫诗中多见。
《前出塞九首之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从军者与亲人生离死别之际,嗔怒、催促的官吏嘴脸实在招人烦。
《久客》: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即使是落魄漂泊路上,杜甫的朋友圈中也不乏王公贵戚、封疆大吏,对他青睐有加,以礼相待。但也不乏势利小吏,对他“当面输心背面笑”,让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人情浇薄。
《昼梦》: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郡县小吏,自然是朝廷、大臣命令的执行者,现代汉语叫执法者。但是从底层百姓的角度看,他们扮演的却往往是催逼者、勒索者的角色。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但凡有正常人类情怀的读者,都无法认可诗中“吏”的“夜捉人”、“一何怒”行为,尽管他的背后是朝廷官府,是帝王将相。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诗句中并没有出现“吏”字,但吏的形象赫然可见:正在执鞭抽打百姓,逼迫他们缴纳赋税。
《覆舟二首》: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羁使空斜影,龙宫閟积流……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诗中也没有用一个“吏”字,用的是“使”“使者”,其实是一回事。从民间搜刮来准备贡献给最高统治者用于修仙炼丹的物品,运输途中翻船沉入水底,负责搜刮的使者落水溺亡。杜甫的态度不是同情,而是幸灾乐祸。
杜甫这样屡次在诗歌中揭露、讽刺仗势欺人(民)、为虎(朝廷)作伥的小吏,大概是有渊源的,比如受到汉乐府《羽林郎》描写“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的霍家奴的丑态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杜甫在诗歌中讽刺、批判吏的做法更是一种创举,对后世诗人影响巨大。
当代有文学史研究者将《石壕吏》中对已经家破人亡濒临绝境的家庭严词怒斥毫不留情,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吏等同于当今的政府公务员,为其辩护,称其行为是尽本职本分,“没有错”,匪夷所思!封建文人,包括官至侍郎、尚书的,都能够替下层百姓着想、说话,对执法官吏持讽刺、批判的态度,今昔相比有云泥之别,令人嗟叹!